鸚鵡魚是一種體色豔帶魚,其斑讕色彩外表,像鸚鵡五彩外衣,體形卵圓形或球形,嘴上掛着三角唇,像整天笑不合嘴樣子,觀賞魚界中其觀賞價值,魚友傾倒。是作為風水魚血鸚鵡,受大家歡迎。但這種魚病是,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鸚鵡魚有哪些主要見病,以及它治療方案。
1.白點病,這種病各類魚身上見,其病原體為小瓜蟲,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魚友們不可不重視,魚患病後,魚身上有白點狀散佈,可見病魚擠擦魚體,或硬物擦拭魚體。如不管它,幾天後白點會佈全身,會出現情況
水温可治療此病,養魚水温調至28度,數天後,瓜蟲會因水温上漲而破裂脱落,此時可注意換水,繼續保持該水温一段時間,病魚可痊癒。
2.黑斑病,這種病鸚鵡魚裏見,並不是什麼大病,發生這種病病因很多,如鸚鵡魚受到驚嚇,或換水時,鸚鵡魚適應當前水質,過一段時間後黑斑會自己減褪。所以平時養魚時要注意嚇到鸚鵡魚,這種魚膽。如換水後發現鸚鵡魚有黑斑,那説明鸚鵡魚適應,這應該馬上換水,水調回以前鸚鵡適應水質。
3.頭洞病,羅漢和鸚鵡愛發這病,頭洞病是一種非生物引起疾病,見之餘死亡率,一開始,魚兒頭部犯病地方會發白,部分隆起,下來穿孔。這種病是於魚餌料缺乏維生素、鈣、或磷營養元素。或者是魚受寄生蟲感染,導致營養無法吸收而產生這病。
掏出病魚,頭頂膿擠出,這時可用消毒小刀或棉籤輔助。膿包排乾後塗上些甲硝唑粉,然後紅黴素軟膏封口,病魚放到有上野黃粉盆裏進行一段時間藥浴(得注意藥浴水温和養魚水温)。
4.腸炎,發現鸚鵡魚腹部變大,肛門外突紅腫,流出白便,這時你鸚鵡魚患上了腸炎。要治療這病,你得留意你鸚鵡魚是怎樣患病。如是平時餵食過多,導致鸚鵡消化不良引起。表現不想吃食,身體無力,喜歡獨自在缸裏一角落待著,會流出,體色變暗。可用大白片或痢特靈來治療,是100公斤水放入46片,藥浴三天,直到魚兒痊癒止。
鸚鵡魚是一種體色豔帶魚,其斑讕色彩外表,像鸚鵡五彩外衣,體形卵圓形或球形,嘴上掛着三角唇,像整天笑不合嘴樣子,觀賞魚界中其觀賞價值,魚友傾倒。是作為風水魚血鸚鵡,受大家歡迎。但這種魚病是,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鸚鵡魚有哪些主要見病,以及它治療方案。
1.白點病,這種病各類魚身上見,其病原體為小瓜蟲,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魚友們不可不重視,魚患病後,魚身上有白點狀散佈,可見病魚擠擦魚體,或硬物擦拭魚體。如不管它,幾天後白點會佈全身,會出現情況。
水温可治療此病,養魚水温調至28度,數天後,瓜蟲會因水温上漲而破裂脱落,此時可注意換水,繼續保持該水温一段時間,病魚可痊癒。
2.黑斑病,這種病鸚鵡魚裏見,並不是什麼大病,發生這種病病因很多,如鸚鵡魚受到驚嚇,或換水時,鸚鵡魚適應當前水質,過一段時間後黑斑會自己減褪。所以平時養魚時要注意嚇到鸚鵡魚,這種魚膽。如換水後發現鸚鵡魚有黑斑,那説明鸚鵡魚適應,這應該馬上換水,水調回以前鸚鵡適應水質。
3.頭洞病,羅漢和鸚鵡愛發這病,頭洞病是一種非生物引起疾病,見之餘死亡率,一開始,魚兒頭部犯病地方會發白,部分隆起,下來穿孔。這種病是於魚餌料缺乏維生素、鈣、或磷營養元素。或者是魚受寄生蟲感染,導致營養無法吸收而產生這病。
掏出病魚,頭頂膿擠出,這時可用消毒小刀或棉籤輔助。膿包排乾後塗上些甲硝唑粉,然後紅黴素軟膏封口,病魚放到有上野黃粉盆裏進行一段時間藥浴(得注意藥浴水温和養魚水温)。
4.腸炎,發現鸚鵡魚腹部變大,肛門外突紅腫,流出白便,這時你鸚鵡魚患上了腸炎。要治療這病,你得留意你鸚鵡魚是怎樣患病。如是平時餵食過多,導致鸚鵡消化不良引起。表現不想吃食,身體無力,喜歡獨自在缸裏一角落待著,會流出,體色變暗。可用大白片或痢特靈來治療,是100公斤水放入46片,藥浴三天,直到魚兒痊癒止。
【病因】白點病病原是瓜蟲,蟲體球形,全身有纖毛,直徑0.8毫米,寄生魚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並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
【症狀】魚鰭上先出現白點,精神呆滯,漂浮於水面,很少活動水草、砂石處遊動,時周身佈點、停止攝食、肌體、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5~10天。
【防治】病魚水族箱中撈出並暫養其他地方,然後水族箱生石灰消毒減少病原體,同時病魚要用五萬分之一硫酸銅和硫酸鎂1%食鹽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鐘。
【病因】黑斑病誘發原因是鸚鵡魚捕撈、運輸、打架或感染體外寄生蟲時皮膚受傷,黴菌孢子傷口侵入皮膚組織中引起細菌性病害。
【症狀】病魚食慾減退,體表長出黑色斑點,顏色多呈灰白色,菌絲和傷口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並使周圍組織死,後病魚力竭死亡。
延伸閱讀…
【病因】水黴病稱水棉病、膚黴病、毛病病原體是真菌,引起水黴病病原體發現有十多種,見是水黴科水黴屬和綿黴屬。
【症狀】病魚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狀覆蓋物,病變部位初期呈圓形,後期呈規則斑塊,時皮膚破損肌肉裸露,引起死亡。
【防治】病魚可用含碘消毒劑浸泡,例如可用濃度20毫克/升的聚維酮碘溶液,或濃度2毫克/升的錳酸鉀混合1%鹽水浸泡20~30分鐘。
【病因】頭洞病稱穿孔病,主要有寄生蟲性頭洞病和外傷性頭洞病兩種,其中寄生蟲性頭洞病病原是細菌、黴菌,外傷性頭洞病病原是頭槽絛蟲、毛細線蟲、六鞭毛蟲。
【症狀】外傷性頭洞病早期病魚食慾,頭部是眼部出現針孔狀洞,後期合併其它感染而死;寄生蟲性頭洞病早期病魚、眼睛凹陷、魚鰓發白,後期頭部出現小洞。
【防治】①換大型水族箱避免魚只打鬥。②3ppm孔雀石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③20ppm呋喃唑酮加1.4%食鹽溶液浸洗20~30分鐘,每天浸洗一次,浸洗2~3次。
【病因】蒙眼病直接原因是病菌或寄生蟲侵襲,核菌、弧菌、復口吸蟲,原因是水質太差造成病菌和寄生蟲滋生,並引起魚狀況下降。
【症狀】蒙眼病是鸚鵡魚見疾病,病魚初期眼膜出現白霧現象(多是單眼),中期眼球,後期眼睛腫脹並長出白色絮狀錐形物,此時若不及時處理引起死亡。
延伸閱讀…
【防治】①初期應換水1/3並加入5‰濃度鹽,若無惡化需加強換水可。②中、後期需要施用金黴素、青黴素或魚類專用藥,用法和用量參照説書。
【病因】立鱗病是點狀極毛桿菌、水型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細菌引起,是魚體表受傷、遭受新水及水質刺激引起魚抵抗力下降或體表黏膜受損時誘發此病。
【症狀】病魚食慾,無力游泳,魚體膨脹、浮腫,鱗片張開像松塔,伴有鰭基部和皮膚充血,時體表出血、眼球外凸、鱗片脱落,病魚沉在水底、腹部,後衰竭而死。
【防治】病魚放入醫療水族箱中,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溶液温度和原養殖水保持一致)浸泡30分鐘,1天1次,直至病情轉,原水族箱可用0.2%食鹽溶液消毒。
鰟鮍魚是鯉科、鰟鮍亞科小型淡水魚類統稱,全世界3屬70餘種,我國有3屬21種,多…
血鸚鵡俗稱財神魚,它通體紅色,身材,那討喜樣子讓它們人們喜愛,可如果它們生病了要怎麼辦才好?
症狀:這是一種傳染性外寄生蟲病,血鸚鵡魚患病早期,各個魚鰭和體表會有個別小白點,食慾和精神沒有什麼;中期,白點部位增多,食慾下降、,顏色變暗;晚期,白點會佈全身,魚兒會浮水面或沉入底部,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治療:白點病需要綜合治療,藥物效果,應該加強飼養管理力度。你可以它停食4-5天,保持水温恆定,水温2℃-3℃宜。沒有水草情況下可投放藥物。
症狀:這種疾病是細菌性傳染病,魚體會有出血點,各個魚鰭、鰓絲顏色轉白,並且有跡象,伴有腸炎。發病急,蔓延,2-3天造成魚兒大量死亡。
治療:令患病魚兒停食4-5天,魚缸投放抗生素藥物,如青黴素(90×45×60cm箱80萬單位)可上下午各一次,3天一個療程,4-5天可以痊癒。你需要將盛放病魚魚缸中水草拔出,清水並美消毒15-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