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鼠走路晃像喝醉了】萌萌的倉鼠 |萌萌的倉鼠 |喝起酒來比你還兇 |

於許多人來説,無論是過年過節、朋友小聚,還是排憂解愁,酒都是一種飲品。小酌一兩杯酒多數人來説不成問題,但如果喝得多,可能出現口齒、頭暈、注意力下降、走路跌跌撞撞情況,“喝斷片”,可能發生呼吸和心力衰竭、中風,導致昏迷死亡。

不過,你倉鼠可能不用擔心這方面問題——很多研究發現,喝酒這方面,萌倉鼠可以説是“王者”。1979年,一項針敍利亞倉鼠(Mesocricetus auratus)研究發現,如果它們提供12%(12度)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攝入乙醇能超過15克/千克體重。另一項研究得到了相似結果,如果同時倉鼠提供水和合適度數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會攝入17.9克/千克體重乙醇。

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一個體重70千克人有如此酒量,這於他每天攝入1.33升(1.05千克)純乙醇,於每天喝掉3.3升40度酒。但實際上,雖然人個體差異,但是情況下,一個同等體重普通人每天可以代謝乙醇只有170~240克,於2.5~3.5克/千克體重/天。

倉鼠不僅酒量,喜歡喝酒,到了喝水喜歡地步。那項1979年研究中,倉鼠每天攝入酒精量,是它們選擇吃東西、喝水是喝乙醇溶液結果,並沒有人強行它們“灌酒”。科學家發現倉鼠一天攝入液體總量中,乙醇溶液多可以佔到90%以上,而直接喝水只有10%左右。而且,相比只是帶酒味“低度酒”,它們喜歡度數一些“酒”。當酒精度1度增加到接近10度時,倉鼠喝乙醇溶液比例。

相比之下,齧齒動物大鼠(Rattus norvegicus)雖然有酒量,但它們喜歡喝3度左右酒。當度數時,大鼠會變得喝酒,基本上喝水。而且,大鼠“酒量”倉鼠。1979年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往含糖溶液裏逐加入乙醇配製成混合飲料,大鼠每天會攝入9.3克/千克體重乙醇,差不多只有倉鼠一半。

不過於倉鼠來説,並非“唯酒是飲”。如果它們提供一些熱量飲料,比如番茄汁、桃汁、巧克力飲料,它們飲酒量會下降。是巧克力飲料,讓它們乙醇攝入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倉鼠之所以喜歡喝酒,部分原因是獲取能量。乙醇熱價(1克某種食物氧化或體外燃燒時所釋放熱量)高達7千卡/克,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熱價4千卡/克左右),接近脂肪(9千卡/克左右)熱價。

你會想,雖然倉鼠酒量,但它們會會像酗酒人那樣,變成神志不清、搖搖晃晃“醉鼠”呢?實際上,它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比如,有科學家找來了另一種倉鼠——坎氏毛足鼠(Phodopus campbelli),想看看多少酒才能它們“灌醉”。他們讓這些倉鼠口服一系列濃度乙醇溶液,然後一個“搖擺程度量表”(Wobbling Scale)來打分,通過步態失調程度來評估酒精中毒症狀有多。量表分數範圍是0~4分,分數表示運動機能受影響,比如0分表示“看出身體搖擺”,1分表示“站立或移動時身體會搖擺,但會摔倒”,而4分則表示“會一側摔倒,而且無法恢復姿態”。

結果科學家地發現,他們沒法這些倉鼠“灌醉”。即便乙醇劑量達到7.5克/千克體重,倉鼠喝下去後安然無恙,得分超過0.5。雖然這個劑量看起來不到前面提到倉鼠“酒量”(15克/千克體重/天)一半,但要注意是,這並不是倉鼠一天內喝下,時間攝入量,這個劑量可能。而人類這個項目裏甘拜下風。有研究發現,口服0.8克/千克體重劑量乙醇後,人肢體協調能力受到影響,完成模擬駕駛任務時撞車幾率會上升。

當一杯酒下肚後,其中乙醇開始了人體內漫遊和“重生”旅。乙醇本身一種有毒物質,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酒精殺毒運用了這個道理。作為一種小分子,乙醇擴散穿過生物膜結構,人體吸收,人體產生多方面影響,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急性毒性。這是因為乙醇可以中樞神系統中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受體強力結合,一系列神經抑制性反應,起到作用,並引發認知功能和肢體協調性下降問題,所以人酒後説胡話、走路東倒西歪。

我們身體自帶“解酒”能力。乙醇脱氫酶可以乙醇氧化成乙醛,是代謝乙醇主要工具。不過,乙醛是一種化學性質物質,可以和血紅蛋白、白蛋白蛋白質形成加成物(adduct),抑制蛋白質功能,可以和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質各類物質反應,會引發機體免疫反應。喝酒後臉、噁心、心率加快,是因為乙醛。因此,我們身體準備了乙醛脱氫酶,進一步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醇和乙醛氧化主要肝臟中完成。隨後,生成乙酸會離開肝臟,各個組織中轉化成乙酰輔酶A,這種物質三大營養素代謝。

因此,乙醇脱氫酶和乙醛脱氫酶“工作能力”,活性,對“解酒”關鍵,而這是倉鼠“酒量”原因。科學家發現,敍利亞倉鼠位重量肝細胞乙醇代謝速率接近大鼠2倍,乙醇脱氫酶活性大鼠2/3。而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了敍利亞倉鼠、大鼠和人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發現倉鼠“吊打”另外兩名選手:倉鼠每克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為3.5摩爾/分鐘,大鼠當中這個數值只有0.64,而人則只有0.45。

知道你是否會,看似普通倉鼠,怎麼擁有了這種超強乙醇代謝能力?這它們來説有什麼意義嗎?

你注意到,有時倉鼠腮幫會鼓得像個大包。倉鼠口腔內有一個頰囊(cheek pouch)結構,可以存放和運輸食物,而這是幫助它們儲藏食物(hoarding)。像敍利亞倉鼠、坎氏毛足鼠物種生活乾旱地區,需要跋涉採集食物並運回地洞中儲藏起來,以備不時需和熬過寒冬。

説起倉鼠,許多人它們應該並陌生。這些小巧可愛、毛茸茸、腮幫鼓鼓的動物,許多萌寵愛好者鍾愛。養倉鼠時候,我們需要籠壁上架上一個小水箱,倉鼠喝水。不過你可否想過,我們可能誤解了倉鼠需求,或者説喜好——它們想要,並不是無味水。

於許多人來説,無論是過年過節、朋友小聚,還是排憂解愁,酒都是一種飲品。小酌一兩杯酒多數人來説不成問題,但如果喝得多,可能出現口齒、頭暈、注意力下降、走路跌跌撞撞情況,“喝斷片”,可能發生呼吸和心力衰竭、中風,導致昏迷死亡。

不過,你倉鼠可能不用擔心這方面問題——很多研究發現,喝酒這方面,萌倉鼠可以説是“王者”。1979年,一項針敍利亞倉鼠(Mesocricetus auratus)研究發現,如果它們提供12%(12度)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攝入乙醇能超過15克/千克體重。另一項研究得到了相似結果,如果同時倉鼠提供水和合適度數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會攝入17.9克/千克體重乙醇。

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一個體重70千克人有如此酒量,這於他每天攝入1.33升(1.05千克)純乙醇,於每天喝掉3.3升40度酒。但實際上,雖然人個體差異,但是情況下,一個同等體重普通人每天可以代謝乙醇只有170~240克,於2.5~3.5克/千克體重/天。

倉鼠不僅酒量,喜歡喝酒,到了喝水喜歡地步。那項1979年研究中,倉鼠每天攝入酒精量,是它們選擇吃東西、喝水是喝乙醇溶液結果,並沒有人強行它們“灌酒”。科學家發現倉鼠一天攝入液體總量中,乙醇溶液多可以佔到90%以上,而直接喝水只有10%左右。而且,相比只是帶酒味“低度酒”,它們喜歡度數一些“酒”。當酒精度1度增加到接近10度時,倉鼠喝乙醇溶液比例。

相比之下,齧齒動物大鼠(Rattus norvegicus)雖然有酒量,但它們喜歡喝3度左右酒。當度數時,大鼠會變得喝酒,基本上喝水。而且,大鼠“酒量”倉鼠。1979年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往含糖溶液裏逐加入乙醇配製成混合飲料,大鼠每天會攝入9.3克/千克體重乙醇,差不多只有倉鼠一半。

不過於倉鼠來説,並非“唯酒是飲”。如果它們提供一些熱量飲料,比如番茄汁、桃汁、巧克力飲料,它們飲酒量會下降。是巧克力飲料,讓它們乙醇攝入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倉鼠之所以喜歡喝酒,部分原因是獲取能量。乙醇熱價(1克某種食物氧化或體外燃燒時所釋放熱量)高達7千卡/克,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熱價4千卡/克左右),接近脂肪(9千卡/克左右)熱價。

你會想,雖然倉鼠酒量,但它們會會像酗酒人那樣,變成神志不清、搖搖晃晃“醉鼠”呢?實際上,它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比如,有科學家找來了另一種倉鼠——坎氏毛足鼠(Phodopus campbelli),想看看多少酒才能它們“灌醉”。他們讓這些倉鼠口服一系列濃度乙醇溶液,然後一個“搖擺程度量表”(Wobbling Scale)來打分,通過步態失調程度來評估酒精中毒症狀有多。量表分數範圍是0~4分,分數表示運動機能受影響,比如0分表示“看出身體搖擺”,1分表示“站立或移動時身體會搖擺,但會摔倒”,而4分則表示“會一側摔倒,而且無法恢復姿態”。

結果科學家地發現,他們沒法這些倉鼠“灌醉”。即便乙醇劑量達到7.5克/千克體重,倉鼠喝下去後安然無恙,得分超過0.5。雖然這個劑量看起來不到前面提到倉鼠“酒量”(15克/千克體重/天)一半,但要注意是,這並不是倉鼠一天內喝下,時間攝入量,這個劑量可能。而人類這個項目裏甘拜下風。有研究發現,口服0.8克/千克體重劑量乙醇後,人肢體協調能力受到影響,完成模擬駕駛任務時撞車幾率會上升。

當一杯酒下肚後,其中乙醇開始了人體內漫遊和“重生”旅。乙醇本身一種有毒物質,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酒精殺毒運用了這個道理。作為一種小分子,乙醇擴散穿過生物膜結構,人體吸收,人體產生多方面影響,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急性毒性。這是因為乙醇可以中樞神系統中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受體強力結合,一系列神經抑制性反應,起到作用,並引發認知功能和肢體協調性下降問題,所以人酒後説胡話、走路東倒西歪。

我們身體自帶“解酒”能力。乙醇脱氫酶可以乙醇氧化成乙醛,是代謝乙醇主要工具。不過,乙醛是一種化學性質物質,可以和血紅蛋白、白蛋白蛋白質形成加成物(adduct),抑制蛋白質功能,可以和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質各類物質反應,會引發機體免疫反應。喝酒後臉、噁心、心率加快,是因為乙醛。因此,我們身體準備了乙醛脱氫酶,進一步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醇和乙醛氧化主要肝臟中完成。隨後,生成乙酸會離開肝臟,各個組織中轉化成乙酰輔酶A,這種物質三大營養素代謝。

因此,乙醇脱氫酶和乙醛脱氫酶“工作能力”,活性,對“解酒”關鍵,而這是倉鼠“酒量”原因。科學家發現,敍利亞倉鼠位重量肝細胞乙醇代謝速率接近大鼠2倍,乙醇脱氫酶活性大鼠2/3。而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了敍利亞倉鼠、大鼠和人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發現倉鼠“吊打”另外兩名選手:倉鼠每克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為3.5摩爾/分鐘,大鼠當中這個數值只有0.64,而人則只有0.45。

想填肚子,酒量?

知道你是否會,看似普通倉鼠,怎麼擁有了這種超強乙醇代謝能力?這它們來説有什麼意義嗎?

你注意到,有時倉鼠腮幫會鼓得像個大包。倉鼠口腔內有一個頰囊(cheek pouch)結構,可以存放和運輸食物,而這是幫助它們儲藏食物(hoarding)。像敍利亞倉鼠、坎氏毛足鼠物種生活乾旱地區,需要跋涉採集食物並運回地洞中儲藏起來,以備不時需和熬過寒冬。

延伸閱讀…

貓貓走路像喝酒了一樣搖搖晃晃是怎麼回事,之前好好的

萌萌的倉鼠,喝起酒來比你還兇

養倉鼠時候,我們需要籠壁上架上一個小水箱,倉鼠喝水。不過你可否想過,我們可能誤解了倉鼠需求,或者説喜好——它們想要,並不是無味水。

於許多人來説,無論是過年過節、朋友小聚,還是排憂解愁,酒都是一種飲品。小酌一兩杯酒多數人來説不成問題,但如果喝得多,可能出現口齒、頭暈、注意力下降、走路跌跌撞撞情況,“喝斷片”,可能發生呼吸和心力衰竭、中風,導致昏迷死亡。

不過,你倉鼠可能不用擔心這方面問題——很多研究發現,喝酒這方面,萌倉鼠可以説是“王者”。1979年,一項針敍利亞倉鼠(Mesocricetus auratus)研究發現,如果它們提供12%(12度)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攝入乙醇能超過15克/千克體重。另一項研究得到了相似結果,如果同時倉鼠提供水和合適度數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會攝入17.9克/千克體重乙醇。

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一個體重70千克人有如此酒量,這於他每天攝入1.33升(1.05千克)純乙醇,於每天喝掉3.3升40度酒。但實際上,雖然人個體差異,但是情況下,一個同等體重普通人每天可以代謝乙醇只有170~240克,於2.5~3.5克/千克體重/天。

倉鼠不僅酒量,喜歡喝酒,到了喝水喜歡地步。那項1979年研究中,倉鼠每天攝入酒精量,是它們選擇吃東西、喝水是喝乙醇溶液結果,並沒有人強行它們“灌酒”。科學家發現倉鼠一天攝入液體總量中,乙醇溶液多可以佔到90%以上,而直接喝水只有10%左右。而且,相比只是帶酒味“低度酒”,它們喜歡度數一些“酒”。當酒精度1度增加到接近10度時,倉鼠喝乙醇溶液比例。

相比之下,齧齒動物大鼠(Rattus norvegicus)雖然有酒量,但它們喜歡喝3度左右酒。當度數時,大鼠會變得喝酒,基本上喝水。而且,大鼠“酒量”倉鼠。1979年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往含糖溶液裏逐加入乙醇配製成混合飲料,大鼠每天會攝入9.3克/千克體重乙醇,差不多只有倉鼠一半。

不過於倉鼠來説,並非“唯酒是飲”。如果它們提供一些熱量飲料,比如番茄汁、桃汁、巧克力飲料,它們飲酒量會下降。是巧克力飲料,讓它們乙醇攝入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倉鼠之所以喜歡喝酒,部分原因是獲取能量。乙醇熱價(1克某種食物氧化或體外燃燒時所釋放熱量)高達7千卡/克,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熱價4千卡/克左右),接近脂肪(9千卡/克左右)熱價。“千杯倒”倉鼠

你會想,雖然倉鼠酒量,但它們會會像酗酒人那樣,變成神志不清、搖搖晃晃“醉鼠”呢?實際上,它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比如,有科學家找來了另一種倉鼠——坎氏毛足鼠(Phodopus campbelli),想看看多少酒才能它們“灌醉”。他們讓這些倉鼠口服一系列濃度乙醇溶液,然後一個“搖擺程度量表”(Wobbling Scale)來打分,通過步態失調程度來評估酒精中毒症狀有多。量表分數範圍是0~4分,分數表示運動機能受影響,比如0分表示“看出身體搖擺”,1分表示“站立或移動時身體會搖擺,但會摔倒”,而4分則表示“會一側摔倒,而且無法恢復姿態”。

結果科學家地發現,他們沒法這些倉鼠“灌醉”。即便乙醇劑量達到7.5克/千克體重,倉鼠喝下去後安然無恙,得分超過0.5。雖然這個劑量看起來不到前面提到倉鼠“酒量”(15克/千克體重/天)一半,但要注意是,這並不是倉鼠一天內喝下,時間攝入量,這個劑量可能。而人類這個項目裏甘拜下風。有研究發現,口服0.8克/千克體重劑量乙醇後,人肢體協調能力受到影響,完成模擬駕駛任務時撞車幾率會上升。

當一杯酒下肚後,其中乙醇開始了人體內漫遊和“重生”旅。乙醇本身一種有毒物質,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酒精殺毒運用了這個道理。作為一種小分子,乙醇擴散穿過生物膜結構,人體吸收,人體產生多方面影響,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急性毒性。這是因為乙醇可以中樞神系統中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受體強力結合,一系列神經抑制性反應,起到作用,並引發認知功能和肢體協調性下降問題,所以人酒後説胡話、走路東倒西歪。

延伸閱讀…

萌萌的倉鼠,喝起酒來比你還兇

萌萌的倉鼠喝起酒來比你還猛

我們身體自帶“解酒”能力。乙醇脱氫酶可以乙醇氧化成乙醛,是代謝乙醇主要工具。不過,乙醛是一種化學性質物質,可以和血紅蛋白、白蛋白蛋白質形成加成物(adduct),抑制蛋白質功能,可以和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質各類物質反應,會引發機體免疫反應。喝酒後臉、噁心、心率加快,是因為乙醛。因此,我們身體準備了乙醛脱氫酶,進一步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醇和乙醛氧化主要肝臟中完成。隨後,生成乙酸會離開肝臟,各個組織中轉化成乙酰輔酶A,這種物質三大營養素代謝。

因此,乙醇脱氫酶和乙醛脱氫酶“工作能力”,活性,對“解酒”關鍵,而這是倉鼠“酒量”原因。科學家發現,敍利亞倉鼠位重量肝細胞乙醇代謝速率接近大鼠2倍,乙醇脱氫酶活性大鼠2/3。而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了敍利亞倉鼠、大鼠和人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發現倉鼠“吊打”另外兩名選手:倉鼠每克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為3.5摩爾/分鐘,大鼠當中這個數值只有0.64,而人則只有0.45。

想填肚子,酒量?

於許多人來説,無論是過年過節、朋友小聚,還是排憂解愁,酒都是一種飲品。小酌一兩杯酒多數人來説不成問題,但如果喝得多,可能出現口齒、頭暈、注意力下降、走路跌跌撞撞情況,“喝斷片”,可能發生呼吸和心力衰竭、中風,導致昏迷死亡。

不過,你倉鼠可能不用擔心這方面問題——很多研究發現,喝酒這方面,萌倉鼠可以説是“王者”。1979年,一項針敍利亞倉鼠(Mesocricetus auratus)研究發現,如果它們提供12%(12度)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攝入乙醇能超過15克/千克體重。另一項研究得到了相似結果,如果同時倉鼠提供水和合適度數乙醇溶液,它們每天會攝入17.9克/千克體重乙醇。

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一個體重70千克人有如此酒量,這於他每天攝入1.33升(1.05千克)純乙醇,於每天喝掉3.3升40度酒。但實際上,雖然人個體差異,但是情況下,一個同等體重普通人每天可以代謝乙醇只有170~240克,於2.5~3.5克/千克體重/天。

倉鼠不僅酒量,喜歡喝酒,到了喝水喜歡地步。那項1979年研究中,倉鼠每天攝入酒精量,是它們選擇吃東西、喝水是喝乙醇溶液結果,並沒有人強行它們“灌酒”。科學家發現倉鼠一天攝入液體總量中,乙醇溶液多可以佔到90%以上,而直接喝水只有10%左右。而且,相比只是帶酒味“低度酒”,它們喜歡度數一些“酒”。當酒精度1度增加到接近10度時,倉鼠喝乙醇溶液比例。

相比之下,齧齒動物大鼠(Rattus norvegicus)雖然有酒量,但它們喜歡喝3度左右酒。當度數時,大鼠會變得喝酒,基本上喝水。而且,大鼠“酒量”倉鼠。1979年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往含糖溶液裏逐加入乙醇配製成混合飲料,大鼠每天會攝入9.3克/千克體重乙醇,差不多只有倉鼠一半。

不過於倉鼠來説,並非“唯酒是飲”。如果它們提供一些熱量飲料,比如番茄汁、桃汁、巧克力飲料,它們飲酒量會下降。是巧克力飲料,讓它們乙醇攝入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倉鼠之所以喜歡喝酒,部分原因是獲取能量。乙醇熱價(1克某種食物氧化或體外燃燒時所釋放熱量)高達7千卡/克,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熱價4千卡/克左右),接近脂肪(9千卡/克左右)熱價。

你會想,雖然倉鼠酒量,但它們會會像酗酒人那樣,變成神志不清、搖搖晃晃“醉鼠”呢?實際上,它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比如,有科學家找來了另一種倉鼠——坎氏毛足鼠(Phodopus campbelli),想看看多少酒才能它們“灌醉”。他們讓這些倉鼠口服一系列濃度乙醇溶液,然後一個“搖擺程度量表”(Wobbling Scale)來打分,通過步態失調程度來評估酒精中毒症狀有多。量表分數範圍是0~4分,分數表示運動機能受影響,比如0分表示“看出身體搖擺”,1分表示“站立或移動時身體會搖擺,但會摔倒”,而4分則表示“會一側摔倒,而且無法恢復姿態”。

結果科學家地發現,他們沒法這些倉鼠“灌醉”。即便乙醇劑量達到7.5克/千克體重,倉鼠喝下去後安然無恙,得分超過0.5。雖然這個劑量看起來不到前面提到倉鼠“酒量”(15克/千克體重/天)一半,但要注意是,這並不是倉鼠一天內喝下,時間攝入量,這個劑量可能。而人類這個項目裏甘拜下風。有研究發現,口服0.8克/千克體重劑量乙醇後,人肢體協調能力受到影響,完成模擬駕駛任務時撞車幾率會上升。

當一杯酒下肚後,其中乙醇開始了人體內漫遊和“重生”旅。乙醇本身一種有毒物質,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酒精殺毒運用了這個道理。作為一種小分子,乙醇擴散穿過生物膜結構,人體吸收,人體產生多方面影響,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急性毒性。這是因為乙醇可以中樞神系統中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受體強力結合,一系列神經抑制性反應,起到作用,並引發認知功能和肢體協調性下降問題,所以人酒後説胡話、走路東倒西歪。

我們身體自帶“解酒”能力。乙醇脱氫酶可以乙醇氧化成乙醛,是代謝乙醇主要工具。不過,乙醛是一種化學性質物質,可以和血紅蛋白、白蛋白蛋白質形成加成物(adduct),抑制蛋白質功能,可以和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質各類物質反應,會引發機體免疫反應。喝酒後臉、噁心、心率加快,是因為乙醛。因此,我們身體準備了乙醛脱氫酶,進一步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醇和乙醛氧化主要肝臟中完成。隨後,生成乙酸會離開肝臟,各個組織中轉化成乙酰輔酶A,這種物質三大營養素代謝。

因此,乙醇脱氫酶和乙醛脱氫酶“工作能力”,活性,對“解酒”關鍵,而這是倉鼠“酒量”原因。科學家發現,敍利亞倉鼠位重量肝細胞乙醇代謝速率接近大鼠2倍,乙醇脱氫酶活性大鼠2/3。而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了敍利亞倉鼠、大鼠和人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發現倉鼠“吊打”另外兩名選手:倉鼠每克肝組織總乙醛氧化力為3.5摩爾/分鐘,大鼠當中這個數值只有0.64,而人則只有0.45。

想填肚子,酒量?

知道你是否會,看似普通倉鼠,怎麼擁有了這種超強乙醇代謝能力?這它們來説有什麼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