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畸形雛鳥】感染的虎皮鸚鵡 |fledgling |飼養者遇到虎皮鸚鵡種鳥欺負雛鳥的情況該怎麼辦 |

雌性虎皮鸚鵡照顧雛鳥能力其母性強度息息相關,這一點我想大家熟悉過了,但是之前有很多飼養者問我,如果家裡虎皮鸚鵡種鳥欺負雛鳥,那該如何是好呢?

1.有時候看似虎皮鸚鵡種鳥欺負雛鳥,實則是大家想多了,哪個母親愛自己寶寶,而大多數雌性虎皮鸚鵡如此,如果不是脾氣者往往會自己鳥崽,可能有些飼養者會虎皮鸚鵡雛鳥破殼後看到雌性虎皮鸚鵡會踩踏虎皮鸚鵡雛鳥,如果人觀點這不是擺著欺負幼鳥嘛!但事實上這種現象是雌性虎皮鸚鵡幫助鳥崽排便一種方式,幼鳥伴隨著消化不良困難,這一點手養過虎皮鸚鵡飼養者應該孰知,而它們踩踏能幫助虎皮鸚鵡雛鳥提升嗉囊中食物消化能力。

很多飼養者殘疾虎皮鸚鵡而,有時候很多虎皮鸚鵡可能會因為先天或者後天原因而殘疾,比如説有些虎皮鸚鵡於種鳥繁殖前補夠鈣,那麼它們身上很可能會出現先天性腿腳及翅膀殘疾,或者是後天飼養者小心它們踩傷有可能導致它們殘疾,不過我想此大家感是殘疾虎皮鸚鵡能否繼續存活問題,那麼我來大家解釋一下吧!

1.來説虎皮鸚鵡腿腳殘疾話是養活,只是飼養者需要花多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它們,疾虎皮鸚鵡吃食飲水上有不便,比如説疾虎皮鸚鵡與其他虎皮鸚鵡分籠飼養,不然有虎皮鸚鵡會欺負它們,有便是吃食用食盒以及飲水用容器飼養者可以設置成敞口且放到籠子底部於殘疾虎皮鸚鵡使用。

    虎皮鸚哥掉羽症稱法蘭西斯換羽症(French molt ) 是Polyomavirus感染所引起疾病,病毒大小40-50nm,是裸露無外衣雙鏈DNA病毒,有5000個鹼(1)。虎皮鸚哥胚胎肌肉纖維(BEF)初代細胞盲目培養五代後,雞胚胎肌肉纖維細胞(CEF)培養十三代,38.5度c下,48-96時可產生細胞病變(cytopathogenic effect )(2)。蔡信雄博士指出 : 在台灣所分離到Polyomavirus , 初代雞胚胎細胞培養,會產生CPE,盲目繼代,且察到細胞核內包涵體(intranuclear inclusion body)(28)。

    1976年發現了虎皮鸚哥感染polyomavirus臨牀病例後,到1981年美國和加拿大首報導証,對虎皮鸚哥雛鳥是一種急性傳染性、死亡率疾病,因此定名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3、4、5、6、7)。這種病發生,日後給予禽鳥繁者和獸醫師們造成困擾,經濟損失之外,為控制疾病傳染,要染病可愛小鳥死,情感上捨感傷過。

Polyomavirus 感染虎皮鸚哥外,鳳頭巴丹鸚鵡、太陽鸚鵡、雞尾鸚鵡、情侶鸚哥、派翁尼斯鸚鵡、吸蜜鸚鵡、凱克鸚哥、折衷鸚鵡、澳大利亞草皮鸚哥、非洲灰鸚鵡、亞馬遜鸚鵡、金剛鸚鵡、雀科(10-18)鳥類,雞、火雞、鵝(20)有感染報導。Phalen 研究指出,禽鳥感染BFD病毒,其病毒形態、基因結構、抗原結構是。但本病世界各地發生,地域異而有臨牀症狀呈現,如虎皮鸚哥歐洲感染BFD,大都呈慢性,美、加國呈典型急性病,死亡率(20) ; 鸚鵡類鳥會產生皮膚病變(25)。

成鳥癒性,死亡率,但會有週期性排毒,垂直感染下一代(9) ; 雛鳥遺行抗體降低時,14-56日齡感染本病(1)。雛鳥死亡率,15日齡以下百分百,三週齡以上30-80% ; 胚胎死亡致孵化率下降10-60%(20)。

    BFD在台灣於1987年首証發表(28),本院2008年七月五日門診時發現此病,感染黃兜吸蜜鸚鵡(yellow-bibbed lory)雛鳥,畜主口述 : 兩年來同一配對種鳥生的八隻雛鳥,五十日齡左右發病,精神、不吃後1-2天死亡,一隻養活 ; 但種鳥顯現臨牀上任何。送檢雛鳥臨牀上可觀察到、發育、脱水、黃疸、腹部腫、貧血、下痢、流鼻水、咳嗽、嗉囊滯食、皮下出血,背、腹掉毛症狀。解剖臟器組織,送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病理切片蔡信雄博士確診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辦理玩賞鳥進出口、繁殖鳥類專家賴子央先生表示 : 多年前有南非、中南美洲國野生鳥類,魚目混珠輸入台灣,且台灣政府玩賞鳥疾病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BFD)和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PBFD)並無嚴格管制,加上業者飼養繁殖上無知,現今這兩種病在台灣蔓延。台灣學者調查(2002-2005年),BFD病毒檢出率有15.2%,PBFD病毒檢出率為41.2% (27)。日後台灣鳥類出口出現隱憂,業者棄養可能會危害到台灣野生鳥類。

    10-15日齡鸚哥可能無任何症狀下死亡。顯現症狀有降低孵化率,胚胎死亡,腹部澎脹、腹水,皮下、肌肉出血,嗉囊排空延遲,發育,羽毛發育; 神經系統方面,有頭、頸部肌肉震顫、運動失調症狀(19)。死亡率30-100%。耐過本病鳥,腹、背長不出羽毛來,或一個毛囊出數個羽軸,尾、翼主羽變形,頸、頭部脱毛,很多鳥羽毛而不能飛翔,且體格得。

    大型鸚鵡、成鳥感染Polyomavirus死亡率,但有時會有突然死亡病例。臨牀症狀主要有精神、食慾、、食滯嗉囊、嘔吐、黃綠便下痢、脱水、皮下出血、黃疸、腹脹、流鼻水、咳嗽呼吸困難、腳無力不能站立、麻痺、多尿症狀。慢性病例,有體重減輕、羽毛,並伴隨細菌、黴菌感染,貧血。

    雀科鳥類感染本病,有些呈現主要病狀後24-48時可能死亡,雛鳥成鳥感染而僥倖存活,鳥羽毛和下喙可能會變畸形。

f. 肺臟、心臟、肝臟、肌胃、十二指腸、脾臟有出血斑點,脾臟腫,肝臟腫脹死,心包液增加。(圖五)。

感染Polyomavirus 發病禽鳥,可毛囊、脾臟、肝臟、腎臟、骨髓、大腦、小腦、肌肉、肺臟、腸、胰臟、心臟、氣管器官細胞,很發現細胞核變大、空泡樣、雙染性嗜鹼性核內包涵體,肝臟、脾臟細胞死(21)。眼睛睫狀體無色素內層細胞和有色素外層細胞染色的核內包涵體,嗉囊粘膜複層扁平上皮細胞呈水腫變性、細胞核變大、有核內包涵體,眼瞼上皮細胞水腫變性、核變大、染色偏移、有核內包涵體(26、28) ; 臨牀虎皮鸚哥成鳥(carrier),腎臟腎小管上皮細胞方可見到包涵體(20)。

棉棒採取瀉腔排泄物、全血、拔胸腹背羽毛3-5根檢測,其中全血最佳檢體,因polyomavirus感染後二天血中檢測到病毒。檢測陽性時,判定受檢鳥是感染或排毒中帶毒者(carrier),但它是發病中 ; 檢查結果陰性時,是不能解讀沒感染或不是帶毒者,因為檢測時間點,並是它排毒時候。母鳥生蛋時、運輸後、買賣換畜主時是檢驗時機。

    病毒可藉由泌尿生殖系統、嗉囊分泌物、糞、呼吸系統、羽毛排毒,經口、呼吸道接觸傳染,可介蛋垂直感染,所以人工孵化是無法預防本病(9)。離巢雛鳥和幼鳥感受性。

    品種方面,金剛鸚鵡、太陽鸚鵡、折衷鸚鵡、凱克鸚哥、澳大利亞草皮鸚哥、虎皮鸚哥、情侶鸚哥感染 ; 雞尾鸚鵡、吸蜜鸚鵡、亞馬遜鸚鵡、鷹頭鸚鵡次之 ; 鳳頭巴丹鸚鵡、貴格鸚哥、非洲灰鸚鵡見(22)。

    1.飼養上為防止疾病擴散,應避免和病鳥接觸 ; 不要鳥店、鳥舍買入離巢雛鳥 ; 有病、帶毒鳥不要售出 ; 人工餵飼和母鳥哺育雛鳥混合飼養 ; 品種鳥混合飼養 ; 徹底隔離飼養會排毒鳥。(25)

    2.發現本病感染時,應房舍、器具—-設備,確實完全消毒。Polyoma 病毒環境、熱、和有些消毒水是有抵抗性,含氯(chlorine)消毒水如Clorox(0.525% Sodium ypochlorite)、Dent-A-Gene(chlorine dioxide)經濟選擇(8)。

    4. 採血液、泄腔物、羽毛、感染物做PCR檢測,篩選隔離飼養看起來帶毒者(Carrier)和環境污染物 ; 幼鳥成鳥分開飼養(9)。當第一次檢查出現陽性時,應馬上隔離飼養,4-6週後檢一次; 第二次檢查出現陰性時,檢查第三次確認是有。 預防注射並不會影響PCR 試驗性(1)。

延伸閱讀…

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BFD),感染的虎皮鸚鵡

飼養者遇到虎皮鸚鵡種鳥欺負雛鳥的情況該怎麼辦?

    5.未注射疫苗者,血清綜合抗體檢測可判讀是否感染。

      種鳥可非繁殖期注射疫苗,兩週後可補強注射。

      雛鳥出生三週第一次注射疫苗,49日齡補強一次。

一、     漢文字稱「鸚鵡」,不管大小鸚鵡,台灣話稱「鸚哥」。

       今台灣社會有些鳥稱鸚鵡稱鸚哥,懂鳥人一頭霧水,鸚鵡鸚哥。台灣國內鳥界大都有、中型鸚鵡稱「鸚鵡」,小型鸚鵡稱「鸚哥」(北京語)習慣,所以筆者本篇文章「鸚哥」稱小型鸚鵡。

二、     筆者本擬一份「黃兜吸蜜鸚鵡解剖報告」和解剖病材,

呈送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做病性鑑定,不料有關人員前來告,所方所有病性鑑「委外處理」,而玩賞鳥病服務列。本人獸醫界服務滿三十年,聽到官方説詞後,心裡是過。今防疫所所有研究室設備任其閒置荒廢,前輩多年耕耘碩果付諸水流,到所方獸醫專家孜孜矻矻忙著紙上談兵或沙盤推演嗎 ? 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所為民服務成立主要任務第四條曰 : 「強化獸醫師訓練試驗研究,提升獸醫服務品質水準」,這、或者、是口號吧 !

三、     感謝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蔡信雄博士研究團隊,免費、黃兜吸蜜鸚鵡解剖病例做病性鑑定。

延伸閱讀…

殘疾的虎皮鸚鵡能養活嗎?

虎皮鸚哥掉羽症@ 惠犬獸醫院醫療的病例

2. LI Tian-Xian, FENG Feng, XIA Wei, CHEN Sheng-liang, ZHAO Lin(Wuhan Institutes of Virology, Wuhan 430071, China )

3. Davis RB, et al. A viral disease of fledgling budgerigars. Avian Dis 1981; 25:179-183.

4. Bozeman L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papovavirus isolated from fledgling budgerigars. Avian Dis 1981; 25:972-980.

6. Dykstra MJ, et al. Investigations of 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virus. Am J Vet Res 1984; 45:1883-1887.

7. Lehn H, Muller H.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virus (BFDV), an avian polyomavirus. Virol 151:362-370.

Branson W. Ritchie DVM, PhD, Nancy Pritchard BS, Denise Pesti MS,Kenneth S. Latimer DVM, PhD, Phil D. Lukert VM,PhD

Psittacine Disease Research GroupUniversity of Georgi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Athens, a.30602

10. Epornitic of papova-like virus-associated disease in a psittacine nursery, J. Am. Vet. Med. Assoc.1984, 185:1337-1341

11. Outbreak of papova-like viral infection in a psittacine nursery-a retrospective view, Proc. Avian Vet.Toronto, 1984, 121-129

飲食:虎皮鸚鵡喜歡吃穀子、稻米帶殼穀物,還可以喂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幼鳥期要加強它補鈣,換羽期要新增一些油性飼料幫助羽毛發育。環境:飼養虎皮環境要保證,避免驚嚇虎皮。鳥籠要定期,避免病菌和寄生蟲滋生。繁殖:性成熟虎皮鸚鵡,配對後會進入繁殖期,要其準備繁殖窩。

虎皮鸚鵡喜歡吃吃穀子、稻米、黍子帶殼帶殼穀類飼料,平時可以喂一些新鮮蔬菜水果,比如生菜、蘋果。虎皮鸚鵡幼鳥期和要注意它加強補鈣,可以鳥籠內掛根墨魚骨,讓它啄食,墨魚骨能夠促進虎皮幼鳥骨骼發育。換羽期要新增一些油性飼料,比如:蘇子和葵花籽,可以幫助羽毛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