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傳染病嗎】會傳染狂犬病嗎 |為了避免生病 |蜥蜴有傳染病嗎 |

在台灣,幾年開始飼養蜥蜴人多。於牠本身屬於動物,因此全台灣能動物看診治療醫師並多。然而,亞幸動物醫院院長周醫師其中一位。

與其他動物,蜥蜴疾病不可小視。如果飼主能瞭解蜥蜴疾病背後原因能一開始預防蜥蜴疾病產生。

代謝性骨病(MBD)是亞幸動物醫院周院認同蜥蜴疾病。是於日照、鈣質攝取、營養攝取或是其他病症同時發作導致蜥蜴疾病。見患得此蜥蜴疾病品種,綠鬣蜥(日行性樹棲型蜥蜴)以及草原巨蜥(所原生環境日照非洲)。

提供日照,台灣並非這些蜥蜴原生地,因此飼主需要營造類似牠們原生地環境,補足他們需日照,但同時應注意日照時間以及次數,過度日照會使蜥蜴中暑;提供鈣質以及其他營養元素,是維持牠們因素。

症狀不吃或拒食,當蜥蜴出現這種情況時建議送醫檢查。

倘若蜥蜴處於微症狀時,未能得到治療,生病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加上進食,以至於無法攝取到營養元素鈣質。因此,身體維持基本機能運作轉而動用儲存在蜥蜴體內原有營養素-鈣,導致體內鈣質迅速減少,演變成代謝性骨病蜥蜴疾病。嚴重症狀肌肉(後腳)無力、無法爬行(或行走時前肢拖行)、四肢抖動、脊椎側彎、身體變形以及癱瘓。此時,應儘送醫治療,若症狀癲癇癱瘓可選擇周醫師專長中獸醫來為蜥蜴診治。透過針灸、食療以及徒手推拿方式能治療這種蜥蜴疾病。

來飼主1問題:我蜥蜴開始不吃東西,是不是它補鈣好了呢?

周醫師回覆:代謝性骨病(MBD)是營養攝取導致,是鈣質不夠!此外,蜥蜴進食,有可能是其他蜥蜴疾病影響而出現症狀。蜥蜴疾病是關聯影響,不能進食判定代謝性骨病。做法儘帶去業醫師看診。

寄生蟲種類眾多,主要分為原蟲類線蟲類。寄生蟲主要會造成蜥蜴疾病是免疫力下降或消化道問題,例如腸炎。

來説,如果蜥蜴是買回來,周醫師建議要帶去醫院檢查。如果説一開始檢驗好了,那半年驅一次蟲説法又是什麼呢?周醫師表明,這種説法本質應該是半年需要做一次檢查。採集新鮮糞並檢驗蜥蜴糞中微生物來診斷出蜥蜴體內需要驅是什麼蟲。同時,周醫師呼籲大家不要自行購買驅蟲藥蜥蜴吃,可能會讓牠產生其他蜥蜴疾病,死亡。

飼主應提供新鮮蜥蜴糞醫師檢驗。等待檢驗報告出來後,寄生蟲種類,提供驅蟲藥。

*採集方式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沒看到代表沒有!

周醫師建議飼主帶時隔糞或是隔夜糞。時隔,糞中水分會流失。沒有水分糞,會讓微生物死掉了,使得醫師查不出原因。

周醫師建議飼主可以使用吸水容器、塑膠類(夾鏈袋)或是油麪紙(廣告紙)等來採集蜥蜴糞。建議使用衞生紙來採集,於衞生紙會糞中水分吸乾(原蟲、球蟲或蟲卵,會寄生水分之中),糞水分吸乾了無法看到裡面是否有蟲。

正確採集糞,能提升醫師診斷準確度。所謂對症下藥,有正確診斷才能有治療。蜥蜴應飼主和醫師守護!

周醫師回覆:,要確定蜥蜴體內是什麼類型寄生蟲才能正確驅蟲。蜥蜴品種會有寄生蟲種類。寄生蟲病發有可能是因為患有其他蜥蜴疾病,造成抵抗力下降。平時抵抗力時候,體內原有寄生蟲至於影響身體狀況,但是其他蜥蜴疾病介入使抵抗力下降,身體無法原有寄生蟲導致寄生蟲爆發。

情況下,適量寄生蟲體內是現象,而且像原蟲蟯蟲這類寄生蟲是可以幫助蜥蜴腸胃消化。但是,像球蟲和線蟲這類寄生蟲引發其他蜥蜴疾病需要驅除。

一隻鬃獅蜥,症狀糞味道產生異味,糞形狀變稀狀。經周醫師診斷出來球蟲,使用球蟲驅蟲藥來驅蟲。治療後,身體好轉,而後無產生其他蜥蜴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是常態蜥蜴疾病。產生這樣蜥蜴疾病原因多種,像是蜥蜴吃到乾餌料、吃到退冰完全食物、食物放太久而變質產生細菌、體內寄生蟲爆發、氣阻塞、誤食或是營養,食用某些食物可能會發生這樣蜥蜴疾病。症狀:拒食、吐食、便血、拉稀。

瞭解自己蜥蜴品種什麼主食。例如,綠鬣蜥是素食性動物,主要蔬果食;草原巨蜥是雜食性動物,主要肉食。

此外,減少餵食冷凍食品,多提供新鮮食物,注意營養問題。

周醫師強調,當蜥蜴出現這些症狀時不容小視,千萬不要繼續過度餵食、自行購買腸胃藥或是認為是寄生蟲自行驅蟲!

應儘帶醫師檢查,如果確定是腸胃問題,周醫師會開腸胃藥生病蜥蜴。如果是因寄生蟲引起腸炎,會以西藥處理,蜥蜴體力恢復願意進食,周醫師會運用中獸醫食療蜥蜴進行食補,採用中西醫同時調理,能大大增加蜥蜴疾病恢復。

天氣變換造成蜥蜴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於蜥蜴生活環境中温度和濕度適合你蜥蜴。症狀打噴嚏、口水很多、不吃、眼睛睜不開,眼睛有異物或。然而,出現這類症狀,請不要,帶去醫師看!

生活中寵物抓傷、咬傷事發生,寵物可成多種傳染病傳播媒介。狂犬病是一種人獸患急性傳染病,可通過發病動物致傷感染,狂犬病病毒導致人獸患病,發病後會出現恐水、畏光、怕風症狀。發病,病死率100%。但做好預防可以100%防止發病。所以狂犬病預防關。

(1)狂犬病感染和破傷風感染有潛伏期,動物致傷後,即使小傷不可輕視。

(2)如附近有醫院,應醫。

(3)若距離醫院,犬或貓咬傷、抓傷,第一時間清洗消毒、可降低傷口局部病菌載量,降低傷口感染風險。

(4)即使自己處理過傷口,要儘醫,傷口情況和個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後處置及破傷風預防措施。

(5)家養寵物抓咬可能患病,絕不要忽視風險!

(6)要注意是疫苗人人可以打,暴露後疫苗沒有禁忌,不能於懷孕或者哺乳原因拒絕接種疫苗。

(1)不能排除狂犬病動物抓傷、咬傷後,需要儘進行暴露後處置,如果沒有狂犬病疫苗接種史,應免疫接種;

(2)如果全程接種過狂犬病疫苗,3個月內(後一針時間計)需要接種疫苗;

(3)3個月及以上者,還需加接種2;

(4)接種疫苗過程中受傷,只需處理傷口,完成剩餘針次接種;

(5)自己飼養犬、貓咬傷,建議主人接種疫苗,並寵物隔離觀察10日,若寵物無死亡,主人可停止接種剩餘劑次疫苗。

(6)觸摸了蝙蝠,就算沒有咬或抓傷,是要去注射狂犬疫苗。

(7)如果你是事屠宰、野外工作、獸醫、寵物相關工作人員,預防性注射狂犬病疫苗。

(1)犬是我國狂犬病主要傳染源,佔95%以上,其次是貓。

(2)野生或流浪食肉哺乳動物,有傳播風險,鼬、獾、狐狸、貉、狼是我國野生動物傳染源。

5.狗,這些動物能傳播狂犬病

我國目前動物傳播狂犬病風險,我們致傷動物分成風險、風險和無風險。家養或流浪犬、貓,蝙蝠,流浪或野生哺乳動物(食肉哺乳動物)致傷,傳播狂犬病風險,致傷後要求進行相應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

狂犬病傳播風險動物包括牛、羊、馬、豬家畜,兔、鼠兔形目和齧齒目動物。

(3)要注意,發病動物舔舐口腔、會陰、肛門粘膜,或者癒合傷口,可以傳播病毒。

(4)對狂犬病動物宰殺、剝皮,會造成感染。

(5)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器官,可以傳播狂犬病(但是)。

(6)徹底煮熟動物肉和經巴氏消毒法處理過奶及奶製品,不會傳播狂犬病病毒。

爬蟲類動物,包含蟒蛇、蜥蜴,近年來成全球受歡迎寵物之一;估計,每年歐洲和美國進出口爬蟲類動物超過 200 萬隻。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統計資料顯示,台灣 2001 年 2010 年間世界各國進口 30 萬隻爬蟲類動物。

當全球吹起一股爬蟲類寵物旋風時,爬行類動物國際貿易成為傳染性疾病跨國傳播途徑之一。可怕是,進口爬蟲類動物帶進來傳染性疾病,不僅會寵物市場造成經濟損失,可能會影響我國本土爬蟲類動物人類威脅。

2014 年,德國北部一座動物園飼養印度蟒(Python molurus)突然死亡。地獸醫病理學家和動物園獸醫解剖發現,該蟒蛇有肺炎,並且呼吸道、消化道可見大量黏液分泌物,於是荷蘭和德國組成研究團隊開始了一系列調查。

,這隻蟒蛇身上發現了一個病毒,是屬於巢狀病毒目、冠狀病毒科 RNA 病毒。與此同時,有兩個美國研究團隊圈養球蟒(Python regius)身上發現了類病毒。

這三個研究團隊,是誰發現了這個病毒,筆者,但是筆者這幾個研究團隊成員聊天內容,目前認為美國團隊球蟒身上發現病毒時間可能於歐洲團隊。

避免生病, 接觸兩棲或爬行動物後請洗手!

當時這個病毒因為分類上有一些爭議,因此命名巢狀病毒,稱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Reptile-associated nidovirus)。直到去年,分類結果其歸類於一個亞科:蛇病毒亞科(Serpentovirinae),並改名蛇病毒(Serpentovirus)。(編:,以下簡稱「巢狀病毒」)

2014 年後,有多美國和歐洲圈養蟒蛇,包含私人收藏、動物園和研究機構,都出現巢狀病毒疫情。

延伸閱讀…

為了避免生病, 在接觸兩棲或爬行動物之後請洗手!

【蜥蜴有傳染病嗎】先認識這5大蜥蜴疾病|在接觸兩棲或爬行動物之後 …

蟒蛇感染巢狀病毒後,主要臨牀症狀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變多、呼吸音變,後受感染蟒蛇會開始食慾下降,並且可能因為寄發細菌二次性感染,而有膿樣分泌物。

令人震驚, 2015 年時出現第一起野生動物羣聚感染病例!這起野生動物感染案例發生澳洲松果蜥(Tiliqua rugosa)。這些松果蜥產生類呼吸道症狀,當地研究人員調查,是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

到 2015 年年底,基本上可以確定美洲、歐洲和澳洲淪陷,並且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不僅影響到圈養動物,野生爬蟲類動物造成影響。從 2014 年來,認為沒有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肆虐亞洲, 2018 年正式淪陷。

雖然我們發表了台灣第一例、是亞洲第一例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案例,但實際上,很可能有蟒蛇或其他爬蟲類感染此病毒,只是沒有發現而已。

台灣 2019 年年底 2020 年年初已有許多病例出現,可見此疾病在台灣散播出去。不管您是有飼養爬蟲類飼主、獸醫師或是病理獸醫師需要提高警覺,因為您們有可能會接觸到類案例。

目前我們會開始野生蛇類進行調查,來評估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台灣本土野生爬蟲類影響。

相關研究團隊包含:李文達博士後研究員/病理專科獸醫師 (Fishhead Labs, LLC)、李敏旭研究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衞生試驗)、曾奕嘉獸醫師(中興動物醫院農十六分院)和楊甯雅獸醫師(中興動物醫院農十六分院)。

現代人注重,而測量身體組成成為了趨勢。

你有使用過體脂計嗎?只要站機器上面,能夠測量你體脂率、肌肉量……數值,近期有些體脂計,開始提供「肌肉品質」數據,説這「肌肉品質」與「相位角」有關,是瞭解身體狀態關鍵數據。

第一次看到「肌肉品質」,很可能會它作「肌肉量」,但這兩個是!

肌肉是肌肉纖維、脂肪、水和結締組織組成。肌肉纖維是肌肉中組成部分,它們是肌細胞形成。脂肪和水是肌肉中成分,它們主要是提供能量和保持身體水分平衡。而結締組織我們俗稱筋膜。

我們這盤和牛肉例,紅色部分是肌肉纖維,白色部分是脂肪、水和筋膜(結締組織)混合物。這什麼肉類中有些部分營養價值。例如,牛肉中瘦肉部分含有肌肉纖維,而脂肪含量。相反,和牛肉含有脂肪和水,肌肉纖維含量。

所以,「肌肉量」與「肌肉品質」有什麼呢?

「肌肉量」是指全身肌肉總量,紅肉總和,而「肌肉品質」測量肌肉中,紅肉白色部分比例。

2017 年期刊論文中,研究者們提出了「肌肉品質」概念,強調肌肉量多寡,並直接等同於實際力量大小,作者們指出,人體老化時,偵測到肌肉量變少前,有力量下滑趨勢。[1]

加上近期有品牌研究指出,沒有運動習慣人,肌纖維比例,細胞周圍水分、脂肪和結締組織比例,不僅許多動作會覺得吃力,增加跌倒、拉傷罹患代謝症候羣風!

地評估肌肉狀態和力量,需要對肌肉品質進行標準評估,評估方法包括測量肌肉密度和肌肉品質,以及使用生物電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體組成計進行監測。

生活中寵物抓傷、咬傷事發生,寵物可成多種傳染病傳播媒介。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急性傳染病,可通過發病動物致傷感染,狂犬病病毒導致人獸患病,發病後會出現恐水、畏光、怕風症狀。發病,病死率100%。但做好預防可以100%防止發病。所以狂犬病預防關。

(1)狂犬病感染和破傷風感染有潛伏期,動物致傷後,即使小傷不可輕視。

(2)如附近有醫院,應醫。

(3)若距離醫院,犬或貓咬傷、抓傷,第一時間清洗消毒、可降低傷口局部病菌載量,降低傷口感染風險。

(4)即使自己處理過傷口,要儘醫,傷口情況和個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後處置及破傷風預防措施。

延伸閱讀…

蜥蜴、刺蝟、水獺等網紅寵物,會傳染狂犬病嗎?

蛇類逐步蔓延的肺炎疫情:「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入侵亞洲第 …

(5)家養寵物抓咬可能患病,絕不要忽視風險!

(6)要注意是疫苗人人可以打,暴露後疫苗沒有禁忌,不能於懷孕或者哺乳原因拒絕接種疫苗。

(1)不能排除狂犬病動物抓傷、咬傷後,需要儘進行暴露後處置,如果沒有狂犬病疫苗接種史,應免疫接種;

(2)如果全程接種過狂犬病疫苗,3個月內(後一針時間計)需要接種疫苗;

(3)3個月及以上者,還需加接種2;

(4)接種疫苗過程中受傷,只需處理傷口,完成剩餘針次接種;

(5)自己飼養犬、貓咬傷,建議主人接種疫苗,並寵物隔離觀察10日,若寵物無死亡,主人可停止接種剩餘劑次疫苗。

(6)觸摸了蝙蝠,就算沒有咬或抓傷,是要去注射狂犬疫苗。

(7)如果你是事屠宰、野外工作、獸醫、寵物相關工作人員,預防性注射狂犬病疫苗。

(1)犬是我國狂犬病主要傳染源,佔95%以上,其次是貓。

(2)野生或流浪食肉哺乳動物,有傳播風險,鼬、獾、狐狸、貉、狼是我國野生動物傳染源。

5.狗,這些動物能傳播狂犬病

我國目前動物傳播狂犬病風險,我們致傷動物分成風險、風險和無風險。家養或流浪犬、貓,蝙蝠,流浪或野生哺乳動物(食肉哺乳動物)致傷,傳播狂犬病風險,致傷後要求進行相應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

狂犬病傳播風險動物包括牛、羊、馬、豬家畜,兔、鼠兔形目和齧齒目動物。

(3)要注意,發病動物舔舐口腔、會陰、肛門粘膜,或者癒合傷口,可以傳播病毒。

(4)對狂犬病動物宰殺、剝皮,會造成感染。

(5)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器官,可以傳播狂犬病(但是)。

(6)徹底煮熟動物肉和經巴氏消毒法處理過奶及奶製品,不會傳播狂犬病病毒。

我國目前動物傳播狂犬病風險,我們致傷動物分成風險、風險和無風險。家養或流浪犬、貓,蝙蝠,流浪或野生哺乳動物(食肉哺乳動物)致傷,傳播狂犬病風險,致傷後要求進行相應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

狂犬病傳播風險動物包括牛、羊、馬、豬家畜,兔、鼠兔形目和齧齒目動物。所有哺乳動物以外動物如龜、魚、鳥類可視傳播狂犬病無風險動物。

傳播狂犬病,須警惕其他疾病

風險、無風險動物致傷,雖然感染狂犬病可能性基本沒有,但防範其他疾病感染,例如動物致傷屬於破傷風高風險暴露。

破傷風致病因子——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環境中存在,動物口腔、爪子、皮毛有可能攜帶,通過人體皮膚或黏膜破口侵入,局部缺氧環境下細菌繁殖並分泌毒素。破傷風毒素是目前已知自然界中毒性毒素之一,即使一個傷口,有可能會造成破傷風感染,且微量毒素能使人發病。全世界破傷風病死率30%~50%,重症破傷風若治療,病死率100%。然而動物咬傷後,人們往往因為傷口而忽視對破傷風預防。

動物可攜帶多種病原體,野生動物往往攜帶,包括巴斯德菌屬、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厭氧菌,狂犬病病毒屬於其中之一。據《中國野生動物狂犬病宿主種類和地區分佈分析》文章指出,“全國野生動物狂犬病主要物種鼬獾、蝙蝠、貉、狼、狐狸。東北部和西北部狼、蝙蝠、狐狸、貉主;南部蝙蝠報道主;東南部地區鼬獾主。”

文明養寵,減少動物致傷

生活中見遛狗牽繩、寵物大小便現象。歷年新聞報道中常有寵物傷人事件,破皮小傷,重則撕咬傷。寵物致傷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中一種風險。

2021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正式生效,該法第三十條規定:“單位和個人飼養犬隻,應當規定定期免疫接種狂犬病疫苗,動物診療機構出具免疫證明所在地養犬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攜帶犬隻出户,應當規定佩戴犬牌並採取系犬繩措施,防止犬隻傷人、疫病傳播。”

小眾寵物,三思而後“養”

動物致傷,如何應急處理

一、預防傷口感染,早期處理是關鍵。

狂犬病感染和破傷風感染有潛伏期,動物致傷後,即使小傷不可輕視。狂犬病和破傷風發作,屬於治療、病死率疾病,但同時,這兩者是完全可預防,而預防關鍵於早期處理。例如犬或貓咬傷、抓傷,第一時間清洗消毒、可降低傷口局部病菌載量,降低傷口感染風險,同時及時醫處理,傷口情況和個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後處置及破傷風預防措施。

二、傷口,處理有原則。